
稱重儀表故障現象及解決方法
稱重儀表故障現象及解決方法
(部分內容僅適用于成都聚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儀表)
●具體故障分析和預防解決措施 |
|||
故障現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與判斷 |
預防及解決措施 |
顯示值跳動 顯示值不穩 |
傳感器 |
傳感器在陰濕或露天的環境下工作,絕緣變差,用萬用表量引出與傳感器本體間的阻值小于20MΩ |
●更換傳感器 ●正常傳感器絕緣電阻值>1000MΩ |
傳感器輸入輸出電阻不正常 |
更換傳感器 |
||
傳感器或附件緊固螺栓松動 |
擰緊螺絲,必要時涂螺絲緊固膠 |
||
檢查傳感器密封蓋是否脫落 |
如有脫落,更換傳感器 |
||
受雷擊或強電流、電壓脈沖的作用,燒壞傳感器 |
●傳感器用銅辨子與大地良好接地,接地電阻<4Ω ●戶外用秤應有防雷措施 ●選用具有防浪涌功能的接線盒和表或防雷傳感器 ●在秤體上焊接作業時,地線一定要就近搭接,避免使強電流通過傳感器 |
||
傳感器引出線或接線端子受碰撞、擠壓或拉伸,導致線內斷路或接觸不好 |
傳感器引出線避免導線拉伸或夾緊在槽縫中,因現場原因需多次試裝,先拆下傳感器 |
||
傳感器電纜破損 |
更換傳感器 |
||
接線盒 |
接線盒進水或線路板受潮,導致儀表數據漂動或空秤偶爾出現數據漂動 |
●吹干接線盒 ●引線防水接頭應擰緊(注意線徑的匹配),如果可能,用防潮密封膠密封 ●接線盒內放置干燥劑 ●將接線盒安裝在不容易進水的地方 ●盡量避免將接線盒安裝在秤體上,因為秤體會經常受到物料的沖擊而振動,導致接線或電位器松動 |
|
接線盒端子松動,接觸不好 |
擰緊端子 |
||
接線盒內有污物 |
用酒精清洗接線盒 |
||
接線盒器件故障 |
更換接線盒 |
故障現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與判斷 |
預防及解決措施 |
顯示值跳動 顯示值不穩 |
連接電纜 |
連接電纜破損/受潮 |
●更換連接電纜 ●從接線盒到儀表的連接電纜較長時,盡量避免中間連接,如果一定要連接,中間要用焊接的方式,且必須要使用防潮密封膠密封,并在連接處作好標記,以備檢查 |
電纜接頭處滲水 |
傳感器或接線盒電纜引出線要倒懸,防止水進入接頭 |
||
接線盒至儀表的連接電纜熱輸出影響大 |
選作低溫漂電纜 |
||
傳感器信號電纜靠近動力電纜,顯示值有時小范圍波動或亂跳 |
稱重儀表與秤體較遠時,電源線及儀表信號電纜線應單獨鋪設,不得與其它動力線路共橋鋪設 |
||
連接電纜 |
屏蔽線接觸到其它有源(帶電)物體或碰到外殼(外殼可能接地線,地線有時會帶電) |
●屏蔽線裸露部分應該用絕緣膠布包好后再接到接線盒或儀表的屏蔽線接線端子上 ●如果不接屏蔽線,也應該用絕緣膠布包好放在接線盒內,以免觸及橋壓端子或接線盒、箱體等外殼(外殼可能帶電) |
|
儀表 |
儀表接線端子受潮 |
吹干受潮端子,注意防潮密封 |
|
儀表接線端子松動 |
擰緊接線端子 |
||
儀表激勵電源給其它設備供電(例如中間繼電器) |
其它設備單獨供電,儀表激勵電源只能給傳感器供電 |
||
儀表損壞 |
用備用儀表或模擬器觀察 |
||
儀表與強電流設備共用變壓器(例如鋼廠煉鋼爐) |
●儀表工作的電源前端應加裝凈化電源 ●儀表與其它強電流設備共用電源后,有時秤會出現互相干擾,控制系統有時不能按指定程序工作,常出現誤動作 |
||
儀表電源沒有接地 |
將專用接地線接地,接地電阻<4Ω |
||
儀表用220VAC供電時與其它強電流設備共用地線 |
|||
儀表用2VDC供電,儀表與其它設備(繼電器等)共用開關電源,影響儀表,這種現象在開關電源容量不是足夠大時,繼電器在吸合和關斷時非常明顯 |
SHAPE \* MERGEFORMAT |
||
SHAPE \* MERGEFORMAT |
|||
儀表與能產生強烈射頻干擾的設備(如變頻器、接觸器)放在同一箱體內 |
盡量將它們分開安裝,若不能做到,必須在它們之間設置障板隔離,且箱體必須要良好接地 |
故障現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與判斷 |
預防及解決措施 |
顯示值跳動 顯示值不穩 |
秤體與環境 |
預熱時間太短 |
●預熱到規定的時間(15-30分鐘),使傳感器、儀表等達到熱穩定,再正常使用 ●建議為儀表始終接通電源 |
現場供電電壓不穩,波動較大,超過20% |
●儀表工作的電源前端應加裝220VAC穩壓電源或UPS電源 ●選用DC24V電源的儀表 |
||
使用DC24V電源的儀表時,開關電源的容量不夠 |
當開關電源的容量不夠時,儀表有時無法啟動,有時動作的24VDC繼電器多了,儀表數字跳動(儀表與繼電器共用開關電源) |
||
秤體上或秤體附近有大功率的電機 |
秤體用銅辨子與大地良好接地,接地電阻<4Ω |
||
秤體上有攪拌設備 |
●秤體要加裝減震裝置 ●適當增加儀表的濾波系數 |
||
儀表、傳感器或電纜線周圍有射頻干擾 |
●避免這處干擾 ●使用雙屏蔽電纜 |
||
傳感器工作環境存在較強的振動 |
安裝時應遠離大型機械,柴油機等強振設備,若實在不能避開時,應采取減震措施 |
||
秤內氣壓不平衡,排氣不暢,有時也表現為秤稱完料后,重量值會慢慢減小 |
檢查排氣通道和除塵器 |
||
秤體安裝在室外,容易被風吹得搖晃(在秤體自重較輕,但體積較大時尤其明顯) |
●適當增加儀表的濾波系數 ●采取避風措施 |
||
顯示值不準 |
傳感器 |
傳感器支承或附件斷裂 |
檢查支承,更換斷裂或變形的器件 |
傳感器安裝對位不好,載荷在水平方向產生了分力 |
調整傳感器安裝位置,消除可能存在的水平分量 |
||
傳感器工作環境溫度低于-30℃或高于70℃ |
用戶需在高溫或低溫下使用,應采用能耐特殊溫度的特種傳感器 |
||
過載或撞擊使傳感器發生長久性塑性變形 |
●秤體安裝的時候應輕緩,安裝后反復墊平,使每只傳感器受力非常相近,避免某一個或幾個傳感器受力點懸空 ●正確選用傳感器的量程,避免過載 ●普通使用秤應避免沖擊載荷,秤體本身就要承受沖擊載荷(例如鋼材秤)的,一定要設計好減震裝置。傳感器沖擊過載后的主要特征有: ★彈性體明顯變形,一般肉眼都可以看到 ★傳感器空載時零點輸出較大,一般都在0.5mV/V以上 |
||
傳感器/稱重模塊安裝附件頂住傳感器或傳感器限位裝置處有雜物 |
●調整傳感器/稱重模塊的安裝附件,使之安裝正常 ●清理傳感器限位裝置處的雜物 |
故障現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與判斷 |
預防及解決措施 |
顯示值不準 |
接線盒 |
接線盒器件老化 |
更換接線盒 |
四角誤差太大 |
調整角差(先調整機械角差,再調電子角差) |
||
電纜線 |
檢查所有電纜線有無破損 |
更換破損的電纜線 |
|
標定完成前沒有整理好傳感器或者接線盒到傳感器的連線,標定完后才整理 |
整理好電纜后再標定,尤其是電纜線比較長時要特別注意 |
||
電纜線熱穩定性差 |
氣溫相差比較大時,儀表顯示值相差比較多 |
||
儀表 |
儀表沒有標定或標定錯誤 |
●標定儀表 ●在更換了新儀表或新傳感器后,一定要標定后才能使用 ●稱重系統要定期去標定 |
|
儀表損壞 |
用備用儀表或模擬器觀察,如果有損壞,更換儀表 |
||
秤體與環境 |
秤體上有異物 |
清理秤體上異物及拉圾 |
|
秤體長久變形 |
加固秤體或更換秤體 |
||
秤體與進/卸料機構采用硬連接 |
●進/卸料機構盡量使用軟連接 ●如果實在不能實現軟連接,注意硬連接的設計和位置 |
||
秤體與進/卸料機構軟連接處物料結塊 |
清理軟連接處的物料結塊,重新標定儀表 |
||
秤體或秤架剛度不夠,隨著配料量增加,影響稱量物料的重量 |
加固秤體或秤架 |
||
稱體內氣壓波動 |
清理排氣管道,保持秤體內氣壓平衡,避免產生正負氣壓 |
||
秤體或傳感器限位裝置接觸到秤體或基礎 |
●溫差比較大的地方,要注意觀察限位距離,防止因熱脹冷縮導致限位距離過大或過小,一般以3~5mm為宜 ●清理限位裝置處的雜物 |
||
晝夜溫差過大 |
適當延長預熱時間 |
||
室外使用的秤,平時都正常,但在天氣熱和冷的時候,重量相差很多,說明傳感器、接線盒或連接電纜溫度系數差 |
分別更換傳感器或接線盒或連接電纜,看是哪里的故障 |
故障現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與判斷 |
預防及解決措施 |
出現正超載或負超載 |
傳感器 |
傳感器接線錯誤 |
檢查傳感器接線 |
在秤臺進行焊接,燒壞傳感器或儀表 |
更換傳感器或儀表 |
||
過載或撞擊使傳感器發生長久性塑性變形 |
●秤體安裝的時候應輕緩,安裝后反復墊平,使每只傳感器受力非常相近,避免某一個或幾個傳感器受力點懸空,如有可能,在秤體安裝或運輸時,先用假傳感器或墊塊代替 ●正確選用傳感器的量程,避免過載 ●普通使用秤應避免沖擊載荷,秤體本身就要承受沖擊載荷(例如鋼材秤)的,一定要設計好減震裝置。傳感器沖擊過載后的主要特征有: ★彈性體明顯變形,一般肉眼都可以看到 ★傳感器空載時零點輸出較大,一般都在0.5mV/V以上 |
||
接線盒 |
接線盒進水 |
儀表可能會顯示一很大的重量、正/負超載、無顯示(激勵電源短路,儀表自身保護)或E00錯誤提示等 |
|
電纜線 |
傳感器到接線盒或儀表的接線錯誤 |
檢查接線 |
|
儀表 |
儀表沒有標定 |
標定儀表 |
|
儀表量程設置錯誤 |
重新設置儀表的量程和分度間距 |
||
儀表接線端子接觸不好 |
重新接好線 |
||
儀表損壞 |
用備用儀表或模擬器觀察,如果有損壞,更換儀表 |
||
儀表開機或卸料后不回零或 回零較差 |
傳感器 |
傳感器零點輸出漂移嚴重 |
檢查所有傳感器,發現損壞,及時更換傳感器 |
傳感器支承斷裂 |
更換傳感器支承 |
||
傳感器滯后性能差 |
更換傳感器 |
||
傳感器限位被卡住或有輕微摩擦影響 |
●調整限位 ●清理限位裝置處雜物 |
||
儀表 |
儀表回零范圍設置太小 |
重設儀表回零范圍或在允許條件下打開零位追蹤 |
|
卸料延遲時間設置太短,秤斗中的物料來不及排完 |
重新設置配料儀表或上位機的卸料延遲時間 |
||
儀表損壞 |
清理粘料,在潮濕天氣或物料有粘性時要特別注意 |
||
秤體與環境 |
秤體限位被卡住或有輕微摩擦影響 |
檢查限位 |
|
秤體限位被卡住或有輕微摩擦影響 |
檢查限位 |
||
進/卸料機構的軟連接或管道硬連接有影響 |
檢查進/卸料機構的軟連接或管道硬連接有無外加力的影響 |
故障現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與判斷 |
預防及解決措施 |
儀表顯示E00表示傳感器輸入信號不在-30~30mV之間 |
傳感器 |
過載或撞擊使傳感器發生長久性塑性變形 |
●秤體安裝的時候應輕緩,安裝后反復墊平,使每只傳感器受力非常相近,避免某一個或幾個傳感器受力點懸空,如有可能,在秤體安裝或運輸時,先用假傳感器或墊塊代替 ●正確選用傳感器的量程,避免過載 ●普通使用秤應避免沖擊載荷,秤體本身就要承受沖擊載荷(例如鋼材秤)的,一定要設計好減震裝置。傳感器沖擊過載后的主要特征有: ★彈性體明顯變形,一般肉眼都可以看到 ★傳感器空載時零點輸出較大,一般都在0.5mV/V以上 |
在秤臺上進行焊接,燒壞傳感器或儀表 |
更換傳感器或儀表 |
||
接線盒 |
接線盒進水或上潮 |
儀表會顯示一很大的重量、正/負超載、E00錯誤或儀表無顯示(激勵電源短路,儀表自身保護) |
|
電纜線 |
傳感器到接線盒或儀表的接線錯誤 |
檢查接線 |
|
傳感器電纜或接線電纜損壞 |
檢查傳感器電纜或接線電纜 |
||
儀表 |
儀表損壞 |
用備用儀表或模擬器觀察,如果有損壞,更換儀表 |
|
儀表開機無顯示 |
接線盒 |
接線盒進水導致儀表激勵端短路,儀表自我保護 |
吹干接線盒 |
儀表 |
儀表損壞 |
用備用儀表或模擬器觀察,如果有損壞,更換儀表 |
|
儀表電源端無220VAC或24VDC電壓 |
檢查供電線路 |
||
使用DC24V電源的儀表時,開關電源的容量不夠,儀表無法啟動或有時無法啟動 |
更換大容量開關電源 |
||
儀表與上位機連接故障 |
4-20mA 0-10/5V 模擬量連接 |
更換新儀表或更新了儀表量程后,只校準了儀表,上位機沒有調校,導致上位機數據不準 |
調校上位機 |
帶電拔插模擬板接線端子,燒壞儀表、電腦或PLC模擬板 |
使用儀表的模擬測試功能,檢查儀表、電腦或PLC的模擬量 |
||
儀表使用自定義模擬量功能時,設置錯誤 |
重新設置 |
||
儀表數字沒跳動,但上位機或PLC數字跳動 |
●模擬量受到干擾,模擬量連接線布線時經過了大變頻器等有空間輻射干擾源的地方 ●儀表模擬量輸出精度差 ●上位機或PLC模擬量輸入板卡質量太差 |
故障現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與判斷 |
預防及解決措施 |
儀表與上位機連接故障 |
RS232/485 通訊不上或有時通訊不上 |
RS232通訊線拉得太長(超過15米) |
●縮短通訊長度 ●使用RS485通訊 |
帶電拔插通訊口,儀表或上位機通訊板燒壞 |
●更換儀表或上位機通訊板 ●使用串口測試軟件,測試上位串口有無損壞。如果是RS232通訊口,短接RX和TX,看能否自發自收 ●如果是RS232通訊口,使用儀表的通訊自檢功能 |
||
通訊線沒有使用屏蔽線 |
使用屏蔽線,且將屏蔽線良好接地 |
||
RS485通訊時,網絡終端沒有接終端電阻 |
接一只330歐0.5W的電阻 |
||
RS485通訊電纜沒有使用雙絞線 |
●使用雙絞屏蔽線(屏蔽層要厚一點) ●將屏蔽線良好接地 |
||
RS485通訊電纜沒有手牽手地串下去 |
重新連接通訊 |
||
用RS232轉RS485通訊時,轉換器質量太差 |
更換質量好的轉換器 |
||
更換新儀表后,波特率、地址等通訊參數或其它參數(例如:單位)與上位機不匹配 |
檢查儀表波特率、地址、單位等使之與上位機匹配 |
||
儀表數字沒跳動,但上位機數字跳動或者儀表和上位機數字都跳動 |
●通訊線布線時經過了大變頻器等有空間輻射干擾源的地方 ●重新布線 |
||
電腦配料不準確(達不到精度)要先確定秤在靜態時顯示值是否準確 |
儀表沒有標定或標定錯誤 |
●標定儀表 ●在更換了新儀表或新傳感器后,一定要標定后才能使用 ●稱重系統要定期去標定 |
|
各組份配方相差在10倍以上 |
小料采用人工投料 |
||
配比值占傳感器總量程小于10% |
小料采用人工投料 |
||
配料螺旋、管道或閥門太大,單種物料配料時間少于7秒 |
改用小直徑螺旋或管道,使單種物料配料時間大于7秒 |
||
傳感器選擇、秤體機械設計輸送機構設計不匹配,達不到精度要求 |
設計問題 |
||
閥門配料時,氣缸或電磁閥動作緩慢 |
檢查氣缸或電磁閥 |
||
下料不暢,導致料流變化太大 |
儲料倉儲料量不穩定,時多時少,物料的粒徑相差大,物料的干濕相差大,都會導致下料不暢 |
||
人為操作失誤 |
●電腦在配料的過程中,操作人員按了表的清零鍵或毛/凈重轉鍵 ●提前量設置不合理 ●儀表配料參數設置不合理 |